45岁的王先生一直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,但他却认为自己还处于壮年,并没有重视。平时他爱抽烟喝酒,而控制基础病的药物也是想起来才吃。前段时间的一天晚上,王先生在家突然昏迷。家人连忙将他送到扬州东方医院抢救,竟然是脑干出血,病情十分危急。
与突发脑梗、心梗不同,脑干出血虽不能在瞬间致人死亡,但却是死亡率极高的一种疾病。脑干位于大脑的下面,脑干的延髓部分下连脊髓,是人体的生命中枢。若这些中枢受损伤,将引起心搏、血压的严重障碍,甚至危及生命,脑干出血死亡率高达70%以上。
一般来说,脑干出血5毫升以上,存活几率就很小。当时王先生脑干出血4毫升,昏迷了5天,在医院ICU住了12天,人总算救过来了,但后遗症就是偏瘫,也无法再从事工作了。
“饮食习惯不好,加上血压血糖高都不控制,导致脑出血。”扬州东方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李红娟介绍,熬夜、不规律饮食、过度劳累等都是脑出血的诱因,加上季节变化、情绪起伏等客观因素,青壮年也可能被诱发脑出血等疾病。熬夜会导致肾上腺素飙升,人也会疲劳紧张,加上抽烟喝酒、久坐不动,血管受到压迫,就易发生脑干出血。
对于服药的这些误区
王先生的病例不在个数。李红娟告诉记者,她也曾遇到一患者患糖尿病多年,却不肯服药,因为患者觉得“吃了药就停不下来,所以不能吃。”
“这种说法其实是种误解,一旦被确诊为糖尿病、高血压,就要按医嘱及时服药,说的通俗些有病就要治。” 李红娟说,目前高血压、糖尿病等发病率非常高,如果控制不好就会引起很多并发症,比如脑出血、脑中风、心脏衰竭、肾衰竭等。
此外,还有一种现象让医生也很“无语”,不少老人乱用药。有不少患心脑血管病的老人,降血脂、降血压药一直在吃,可效果不太明显。经医生询问发现,他们服药都有一个共同特点,就是想起来便吃,想不起来就少吃一顿,感觉不适才吃药,稍微好转就不吃了,药物治疗断断续续,造成病情反复,得不到有效控制。医生还遇到一些老年患者,除了医生给开的药外,还购买了很多药物,有治糖尿病的,有降血压、血脂的,还有改善脑部血液循环、增强记忆力的,时不时还要服用些蜂胶等保健品。曾有一位这样的老人,一顿乱服药,结果,没多久,老人就感到头昏脑胀,走路不稳。经医生检查,是由于这些药物的联合作用引起的。
“我们门诊还经常遇到并不知道自己血压高、血糖高的患者,他们也从不到医院检查,只是体检或偶尔测量血压时才发现。”李红娟提醒,定期测量血压、血糖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关键环节。
脑出血的前兆
当出现这些症状时,很可能是脑出血前兆需要警惕:
1、哈欠不断。患缺血性脑出血病者,80%发病前5~10天会出现哈欠连连的现象。
2、血压异常。血压突然持续升高到200/120mmHg以上时,是发生脑出血的前兆;血压突然降至80/50mmHg以下时,是形成脑出血的前兆。
3、鼻出血。鼻出血是值得引起注意的一种危险信号。数次大量鼻出血,再加上眼底出血、血尿,这种人可能在半年之内会发生脑出血。
4、突然发生眩晕。眩晕是脑出血的前兆中极为常见的症状,可发生在脑血管病前的任何时段,尤以清晨起床时发生得最多。
专家支招
该怎么预防脑出血呢?医生提醒,远离烟酒很重要。烟能加速动脉硬化的发展,对高血压更有害,并能引起血管痉挛。长期大量饮酒也会促使动脉硬化,甚至促使血管破裂。
蹲下、弯腰及卧床、起身或改变体位时,动作必须缓慢,可用头低位及眼睛向下方式渐渐起身,切勿突然改变体位,防止头部一时供血不足而发生意外。
饮食必须清淡,少食动物脂肪或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,糖也不宜过多食。可多吃豆类、水果。蔬菜和鱼类等,尤其对血压较高、动脉硬化、血脂者更为重要。
必须早期发现,及时治疗。做到定期检查,采取服药措施。降低或稳定血压,防止血压突然增高。
必须适当的坚持体育锻炼,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,避免激烈的运动或过度劳动。